星期一, 8月 29, 2011

星期三, 8月 24, 2011

莫建臺灣塔

建築物要比高,車子要比長,房子要比大,都是上個世紀「現代化」想像的餘緒,而這種比陽剛、比氣魄的財富展演,終究還是走到了力竭而衰的境地。
王盈勛-iThome電腦報總主筆

第一次來臺北的大陸觀光客,很多都會驚訝於臺北的高樓大廈高度「不過爾爾」,比不上上海北京。

如果遇到有這種感覺的大陸友人的人正好是你,你會作何反應呢?或許你會斷然否認,說臺北某某地方還有許多高樓,不可以偏蓋全論斷臺北;或許你會說,我們有臺北101阿,一度是世界第一高樓,其他也就別計較太多了吧;也或許你會辯解,臺北發展得早,建築都是早些年建的,當然比不上北京上海。

如果是我,我會說,的確比不上北京上海,而且臺灣也不需更多的高樓了。

建築物要比高,車子要比長,房子要比大,都是上個世紀「現代化」想像的餘緒。能負擔得起越高、越大、越快、越寬敞的物質享受,越是你在這個社會的成就與身份地位的具體象徵。我們不需要斷然否認這樣的財富宣示有其時代性意義,但是這種比陽剛、比氣魄的財富展演,終究還是走到了力竭而衰的境地。

在過去,一國之最高樓的高度,尚可與一國之國力在世界體系中的相對位置有點關係,1980年代以前的世界第一高樓,大體上都是出現在美日這些我們相當熟悉的「先進國家」。這也就是說,這些高樓或多或少還能承載我們這些後進國對於現代、進步的想像與投射。

但是1990年代以降的世界第一高樓,幾乎清一色無力承載這樣的文化與經濟想像,令人尷尬的是,它有時反倒像是那穿著那一百零一套西裝的街頭遊民,人人知其底細身家,確又不忍說穿。遠的不提,我們的臺北101大樓,不就是在臺灣的國民所得幾乎十年不動的處境下落成,有了世界第一高樓,也無力帶領臺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林。對觀光客來說,臺北101大樓只是一種「奇觀」(spectacle),跟去看中正紀念堂裡的老蔣雕像其實沒什麼兩樣,只是101大樓的觀奇效益可能還下降得更快,因為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大樓在高度上超越臺北101。

據報載,臺中市打算要斥資68億元,在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內,蓋一座樓高300公尺的臺灣塔,高度超越臺中大度山。臺中市政府宣稱,臺灣塔一旦建成,將成為臺中的城市地標,而且也將成為大陸觀光客來臺必遊之處,為臺中市創造龐大的觀光商機。

臺中市政府的臺灣塔規畫藍圖,說明了我們的政府的思考模式,很多都還停留在二十世紀的「發展」、「進步」思維。只是這樣的進步思維,非但不進步,還是落伍的。在二十一世紀,大樓高塔比高,現在已經是後進國之間的競賽,而且我們也斷無勝出之可能(杜拜的「哈里發塔」高828公尺,沙烏地阿拉伯規畫中的「王國塔」則有1,600公尺,是臺北101的三倍高)。更重要的是,這樣的大樓高塔,往往與周邊環境並不相容,破壞天際線,運作起來耗費大量能源,又給周邊的居民帶來巨大的壓迫感,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
臺灣要能夠吸引大陸觀光客,要靠我們前瞻的文化思維與城市規畫,而不是回過頭參與後進國的競賽,要靠我們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,而不是打類固醇假裝我們依舊剛猛有力。臺灣並不需要臺灣塔。

星期五, 8月 19, 2011

蘋果 iPad的設計效率對手無人能及

IHS分析師表示,由於同時掌控了iPad的作業系統與硬體,讓蘋果達到其他業者所無法相提並論的設計效率,例如,對作業系統的掌控讓蘋果得以在iPad中使用較少的記憶體因而降低14美元的相關物料成本。

市場研究機構IHS iSuppli拆解市面上眾多的平板電腦後發現,即使第一代iPad發表迄今已有15個月,但競爭對手仍然無法趕上蘋果產品的設計效率。

IHS分析師Wayne Lam表示,由於蘋果同時掌控了iPad的作業系統與硬體,因此達到其他業者所無法相提並論的設計效率,這些效率表現在記憶體及電池上,蘋果在這些零件上取得了成本與空間上的優勢,而且性能不輸其他競爭對手.....more

星期三, 8月 17, 2011

跳!

iPad之所以比Tablet PC成功、克羅克之所以比麥當勞兄弟重要,關鍵就在於他們敢「跳」──跳脫昔日框架,開創一片全新境界。

某天晚上去聽友人的合唱團表演,唱到一半,一位男低音的譜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整疊掉到地上。幸好他站的位子沒那麼顯眼,允許他在最短的時間將譜撿起來、放好然後跟上大家的節奏,不至於造成過度騷動。

據說,團員們事後反應:那麼多頁譜帶上去,又要整理、又要翻,實在很麻煩,若能人手一臺iPad,存入譜檔,透過觸控螢幕快速翻頁,肯定方便多了。

連音樂家都想用iPad取代傳統樂譜,iPad的強大魅力,可見一斑。

事實上,早在iPad問世前幾年,便有廠商推出所謂的「平板電腦」(Tablet PC),只可惜雷聲大雨點小,並未達成預期的市場效益。

或許有人會說:Tablet PC的命運和當年美國某品牌冰淇淋和甜甜圈店一樣「生不逢時」,進場時間太早,成了死在沙灘上的前浪,平白讓其他品牌後來居上,完全沒享受到「先行者優勢」(first mover advantage)。

真的只是這麼簡單嗎?

且讓我們回想一下Tablet PC的內涵──顧名思義,Tablet PC是一臺「PC」,功能與一般PC、筆電基本上無甚差異,只是多了螢幕可觸控、可轉動的功能,價格卻比PC、筆電貴了一大截。雖是「平板」,實際上仍然不輕。站在消費者的立場,Tablet PC的C/P值顯然不怎麼理想。就銷售的角度,目標族群也跟PC、筆電重複。手邊已有PC、筆電的使用者,以Tablet PC取代既有設備的意願通常不高。

因此,「平板電腦」的概念始終未能在市場上掀起炫風。

直到iPad出現。

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:iPad不就是新一代的平板電腦?

外型上,iPad看似Tablet PC的進化版。但若追本溯源,探究iPad的創作思維,會發覺兩者背後的故事截然不同。

嚴格說來,Tablet PC的研發者,觀念依舊停留在PC、筆電層級,未能跳離窠臼。iPad則不同──它的誕生,不是要取代PC,也不是一臺輕薄的Mac;iPad就是 iPad,是一枚全新的「行動裝置」(mobile device),傲然以專屬於它的形象存在,敢於鶴立雞群。蘋果推出iPad,是一種「創造市場」的大膽作法,擺脫舊產品的包袱,針對潛在消費者(年輕族群為主)的需求,發想出更人性化的功能,締造前所未有的愉悅經驗。